VR成資本熱饃饃 智能硬件的春天卻遠未到來(2)
盡管智能硬件的發展呈現井噴之勢,各種各樣的相關公司如雨后春筍一般冒出來。但事實上,過高的估值導致這些公司其實并未能如投資人所愿,反而嚴重縮水,產品出貨量也很低。而現在,VR又成了眾多資本集聚的熱門選項,相關概念股又如當初的智能硬件一樣雄起。...
定價高低皆尷尬
相比Fiil耳機,情況更為糟糕的則是成立已有16年之久的美國知名手環廠商Jawbone。上有Apple Watch奪食,下有低價產品群起而攻。
兩個月前,Jawbone在全球裁員60人,占其員工總數的15%。除去裁員之外,Jawbone還關閉了紐約辦事處,并縮減了美國森尼維耳和匹茲堡兩個辦事處的規模。
相比小米手環,Jawbone手環的定價較為昂貴,UP3在京東旗艦店的售價為999元,而功能相差不大的小米手環售價僅為79元。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IDC的統計數據顯示,Jawbone在2015年第二季度僅銷售出50多萬塊UP健康手環,市場份額僅為2.8%,排在健康手環廠商的第 七位。作為該市場的龍頭,Fitbit當季售出440萬塊設備,市場份額達到了24.3%。剛上市的Apple Watch當季銷量為360萬塊,市場份額為19.9%。
而實際上,盡管Apple Watch占據的市場份額已經很高,不過仍不及外界普遍預期。
定價較高的Fiil耳機、Jawbone手環和Apple Watch的銷量一致慘淡,那么定價低的小米呢?
在小米的大力扶植下,小米生態鏈企業所生產的小米手環、小米移動電源和小米耳機,銷量均已輕松突破千萬,小米手環的生產商華米科技也一舉成為僅次于Fitbit的全球第二大手環生產商,小米耳機的生產商萬魔聲學也準備今年掛牌新三板。
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可穿戴市場,小米品牌份額一家獨大,占據近40%的市場份額。
不過,銷量暴增的背后,絕大多數售出產品均是依靠小米官網的導流而來。此外,其高性價比模式也容易導致規模性盈利無望,因此包括華米等在內的多家小米生態鏈企業開始推出自主高端品牌。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