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智能家居產業一哄而上 恐因專利問題全部陣亡(3)
隨著物聯網概念的興起,智能家居的浪潮一波蓋過一波,不斷地吸引著人們的目光。但是,國內的智能家居產業似乎仍然在慢慢吞吞地發展,眾多科技公司的入場更多地像是拿一張入場券一樣,零星推出的產品也并不引人眼球,好像并不急于一時。...
技術標準較多 智能家居神功非一日而成
互聯網公司提出的智能家居系統,幾乎都是一夜之間,但在實際過程中,我們要清晰的認識到:這個領域存在很多年,包含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仍舊在做嘗試。
三星智能家居
目前智能家居所能用到的技術主要有:Z-Wave、ZigBee、AllSeen、homekit、wifi,其中,homekit是蘋果公司剛提出的技術,還在試驗階段,市場有少量兼容產品,藍牙和NFC則屬于Allseen范疇,但是都距離較短,wifi產品則比較常見,但是也是最容易被黑客破解,安全性較差,Z-Wave則只為智能家居而定義,它使用的是868/915MHz, 是非開放頻段,但是實際應用來看帶寬僅有9.6K,支持的節點也較少,實際應用不超過200個節點,目前可靠的技術,并且已經形成規范的協議當中,ZigBee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在國家電網、醫療等領域已經應用多年,最關鍵支持的節點較多,理論節點支持65536個,哪怕是一個小區的智能互聯也成為可能。
從技術分類上來看,Z-Wave、ZigBee、wifi 是無線技術,而AllSeen、homekit 這些是平臺型的協議,他們并沒有規定死底層是一定要使用哪種無線技術。已經公開的信息顯示,360選擇自己建設開放平臺,而小米公司的智能家居設備采用的就是ZigBee,ZigBee的好處顯而易見:安全,世界上尚未有黑客破解案例,另外穩定、低功耗,一節電池可以用數年!
那么問題來了,眾多互聯網公司在此之前幾乎都是軟件開發為主的公司,小米也僅要依靠硬件工廠代工,沒有多年的技術研發基礎,而智能家居的系統雖然在未來有眾多與互聯網融合的應用,比如大數據、云服務,借此引發“萬物互聯”時代到來,沒有核心的規范性技術研發基礎,互聯網公司想靠與開發商的概念來發展,有點頭重腳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