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出爐新規 滿足80%用戶的需求就夠了?

2015-08-03 10:31:00 來源:騰訊科技作者:佚名 人氣: 次閱讀 157 條評論

央行發布了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網絡支付出臺一系列新規,其中包括對網絡支付進行限額———網絡第三...

央行出爐新規 央行政策 支付寶轉賬 <a href=/tags/29-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微信</a>轉賬

央行發布了《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網絡支付出臺一系列新規,其中包括對網絡支付進行限額———網絡第三方支付每個客戶所有賬戶每天限額5000元,而類似于目前微信紅包等的支付方式,日累計金額更是不得超過1000元。此外,包括理財在內的綜合性賬戶一年不得超過20萬元。

這意味未來大部分用戶通過第三方支付賬戶進行網絡消費時,每日的累計消費金額總計不能超過5000元,每年則不能超過20萬元。

關于央行限額網絡支付的消息,從去年開始就一直在坊間流傳。但在過去的一年,文件由于引起業內巨大的反彈一度在業內幾度征求意見后,監管未再提及。不過7月31日晚間,央行在其官網掛出《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一下子讓這個消沉的消息再度在業內炸開了鍋。

首先,焦點還是限額問題。

更多的消費者就此認為“網絡支付最高只能5000元”。我的第一反應也是如此,聯想到兩天前剛剛網購了一臺空調,花了1萬多,連連感嘆好險。大熱天的,難道我要買5000元以上的商品只能去跑商場了?

央行昨天對此回應稱系誤讀,該規定僅規范個人客戶使用支付賬戶“余額”付款的交易,客戶使用銀行賬戶付款的交易則不受該限制,不受限的還包括“商業銀行網關支付”、“銀行卡快捷支付”等模式。

央行人士舉例稱,如果消費者在支付寶上買一臺價值6000元的手機,碰巧他的支付寶賬戶有6000元,但根據規定,其單日消費限額只有5000元,怎么辦?其實完全不用擔心這個問題,扣款會優先從消費者的支付寶賬戶扣除5000元,剩下的1000元部分會從消費者之前綁定的銀行卡賬戶中扣除。

央行相關負責人指出限額管理滿足絕大部分客戶付款需求。根據對國內典型代表性支付機構2014年網絡支付業務數據的分析,2014年,61.3%的個人客戶使用支付賬戶余額進行消費、轉賬、購買投資理財產品等(即《辦法》規定的綜合類支付賬戶)全年累計付款金額不超過1000元,80.12%的個人客戶不超過5000元,98.5%的個人客戶不超過20萬元;72.31%的個人客戶支付賬戶余額僅用于購物消費(即《辦法》規定的消費類支付賬戶)全年累計付款金額不超過1000元,92%的個人客戶不超過5000元,99.72%的個人客戶不超過10萬元。因此,《辦法》對綜合類支付賬戶、消費類支付賬戶分別規定的年累計20萬元、10萬元限額,對不同安全級別的支付指令驗證方式分別設置的單日付款不超過5000元、1000元的限額。

你們城里人真會玩啊,原來限額的出臺是這么個邏輯:滿足了80%的用戶,滿足了大部分用戶的需求。這就行了啊?

按照這個邏輯,應該統計下,全國80%的居民每頓飯不超過多少。作為一個好事者,我查到了一個統計:外出吃一頓正餐,在長春人均70元,烏魯木齊人均81元,而在上海得花費100元,位居全國31個城市餐飲單次人均價格排名之首,比排名第二的北京高出了13元。

得嘞,那就按照上海人的最高標準也來設定個限額,“通過第三方飯店吃飯時,每人每頓飯的累計消費金額總計不能超過100元。”如果你想吃頓200塊錢的午飯,你可以先在第三方飯店吃100塊錢的,先吃個半飽,剩下的,有勞您再移步到國營飯店去吃,國營飯店里吃飯不設限額。

以此類推,應該一口氣規定完:理發費的限額、打車費的限額、洗腳費的限額、醫藥費的限額、K歌費的限額……世界終于清靜了。

除了限額之外,輿論的第二個焦點是:發微信紅包要找5個機構開證明。

因為按照央行意見稿的第十六條規定,支付機構給個人開戶,如果是消費類賬戶,需要三個機構為用戶做身份多重交叉驗證,而且消費類賬戶只能用于消費或往個人銀行賬戶提現。如果是具備理財、轉賬功能的綜合賬戶,則需要五個機構來驗證。微信紅包這樣的功能屬于轉賬的范疇,要發紅包,首先需要五種方式交叉驗證,開戶的成本非常高。

目前的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主流的支付機構,都還達不到央行的規定,而且,這一規定對非銀行類支付機構來說,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要命的是,身份認證指的不是密碼等安全手段,而是公安、稅務、工商、銀行、教育機構、居委會等能證明你身份的機構。

更要命的是,一旦辦法正式出臺,所有支付賬戶包括已經開通的賬戶都要執行,影響的不僅僅是新開立支付賬戶的人,幾億存量的支付用戶都會面臨四處補齊證明材料的大麻煩。

在某網站上,一個用戶的評論得到了很多的贊同,這個用戶的評論是——銀行競爭不過別人,又不想放棄“手續費”,竟然用權力限制別人客戶花錢,央行這個裁判都赤裸上陣去踢球,吃相太難看了。

除了網友針對自身利益的吐槽,央行的這個規定可能還帶來惡劣的后果,人們無法進行自由消費,購物支付體驗的繁瑣可能帶來用戶的流失,或者用戶就降低消費,網購的總體交易金額就會下降,正在快速上升期的O2O也會被打壓,火爆四方的互聯網金融也會陷入泥潭……這一切,但愿是杞人憂天。

文/劉興亮(微信公眾號:劉興亮)

延伸閱讀:

  • 央行出新規:發微信紅包前需集齊5種方法證明你是你
  • 央行新政令人費解 互聯網生態恐遭生死大考
  • 央行逆天新規:第三方支付集體郁悶
  • 央行頒布最嚴支付限令:P2P們傻眼了
  • 央行新規激起千層浪 第三方支付有五大擔憂
  • “網購限額5000”調查集體失蹤 網友:央行民調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