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語音回個“好” 車輛盲開113米

2015-09-06 20:37:03 來源:揚子晚報作者:佚名 人氣: 次閱讀 330 條評論

8月21日下午,在南京市鼓樓區定淮門大街舸舫西園附近,一名司機因邊開車邊低頭撿手機,撞上了公交站臺,致5名候車乘客受傷,小小舉動竟然引發了這么嚴重后果,不少市民驚訝不已。昨天,記...

8月21日下午,在南京市鼓樓區定淮門大街舸舫西園附近,一名司機因邊開車邊低頭撿手機,撞上了公交站臺,致5名候車乘客受傷,小小舉動竟然引發了這么嚴重后果,不少市民驚訝不已。昨天,記者從交管部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超過5成的事故都是由“有影響安全行車行為”所引發,包括開車打電話、玩手機、低頭撿物品等交通陋習。

交管數據

開車找東西、撿東西最易引發事故

超5成事故由影響行車安全的交通陋習引發

8月21日下午1點多,南京市鼓樓區定淮門大街舸舫西園附近,一輛由西向東方向行駛的斯柯達轎車突然方向一偏,失控撞上了路邊的公交站臺,傳出巨大的撞擊聲,并將在站臺候車的5位市民撞傷。

據警方通報,肇事司機稱當時自己低頭去撿手機導致了車輛失控。8月20日晚上8點多,南京江寧雙龍大道的高架橋上,一輛卡宴突然追尾前面的兩輛車,事故造成3車不同程度受損。說起事故原因,卡宴車主稱,當時放在儀表盤上的手機滑落了,他撿手機時撞到前車了。“手機掉下去了,我撿一下,彎腰時踩到油門了。”因為彎腰時幾秒鐘幾乎是盲駕,加上又誤踩油門,最后造成了3車連撞。

記者昨日從南京交管部門獲悉,今年上半年在引發事故原因中,排名第一的是“有影響安全行車的行為”,分別占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總數的54.18%、61.22%和49.37%。也就是說超過一半是因為開車打電話、玩手機、低頭撿物品等影響安全行車行為導致。“不論男女和年齡,不少司機都存在開車陋習。”一位交管人士說。

一位長期處理事故的交警則告訴記者,2年前,很少遇到手機引發的交通事故,比較常見的也就是開車打電話。而現在,刷微博、聊微信、看新聞、搶團購,甚至打游戲……他們在處理事故時,經常遇到這樣時時刻刻沉溺于手機的交通參與者。根據現有法律,駕駛機動車時若看微博發微信等,屬于妨礙安全駕駛的行為,可對駕駛人進行處罰;不過對非機動車駕駛人和行人還沒有相關處罰規定。

記者實驗

刷了下微信,車子就駛出48.2米

語音回復一個“好”字,盲駕超過100米

采訪中記者得知,不少司機開車時玩手機,是為了查看朋友發來的短信、微信或QQ消息。所以第一個實驗是,在時速30公里的情況下,實驗員完成拿起手機、進入手機桌面、打開微信、查看一條新消息4個動作,然后緊急制動停車,觀測盲駕的時間和距離。

30公里的時速并不快,實驗開始后,實驗員很快就將車速提到了每小時30公里,接著迅速拿起放在儀表臺上的手機按計劃進行操作。盡管動作麻利,但從拿起手機到緊急停車(操作手機時時速不穩,下同),仍耗費了7.76秒,一共駛出48.2米。

盲駕接近50米,如果前方發生突發狀況,足以造成一場不小的事故。

很多時候,司機在看了手機上的消息后,需要回復。當然,開車時操作不便,一般司機會回復“哦”、“好”或“知道了”等簡單的內容,或者干脆用語音回復。

實驗二就是模擬這種情況,然后觀測盲駕的時間和距離。

實驗同樣在時速30公里的情況下進行,實驗員拿起手機、點亮屏幕、打開某條微信消息,然后語音回復“好”,回復完畢后緊急制動停車。這一過程一共耗費時間13.73秒,駛出距離113米。

也有些人會選擇文字回復,我們實驗發現,這種情況更糟糕。我們的實驗員平時習慣手寫輸入法,當他發出一個“好”字并停車時,時間已經耗費了16.66秒,車子駛出的距離達132米。

路面狀況千變萬化,盲駕100米的危險性可想而知。何況這還是在時速30公里的慢車速下,若是時速更高呢?

本報綜合

■友情提醒:

開車不應有的10個“小動作”

1、低頭撿拾掉落的物品

危害指數★★★★★

2、撥號碼、收發短信、刷微博

危害指數★★★★★

3、設置GPS衛星導航儀

危害指數★★★★☆

4、接打電話

危害指數★★★★☆

5、化妝、敷面膜

危害指數★★★★☆

6、行駛中亂拋雜物

危害指數★★★☆☆

7、摸煙盒、掏煙、找打火機

危害指數★★★☆☆

8、扭頭與旁邊或后排乘客說話等

危害指數★★★☆☆

9、低頭換CD碟片或調節收音機

危害指數★★★☆☆

10、吃東西、擰水杯蓋或瓶蓋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