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寒冬時代下的互聯網+,健康與醫療仍大有看頭
如今隨著互聯網+大行其道,互聯網+不斷的應用到如餐飲、出行、旅游等各個方面,使得一大波O2O產品應運而生。往往一種新的模式出現,無論是市場還是用戶消費習慣都需要去開...
本文作者:博互網特約作者凌晨六點,轉載請注明出處!
如今隨著互聯網+大行其道,互聯網+不斷的應用到如餐飲、出行、旅游等各個方面,使得一大波O2O產品應運而生。往往一種新的模式出現,無論是市場還是用戶消費習慣都需要去開發與培育,同時還有來自互聯網巨頭與傳統行業巨頭們的參與所帶來的激烈競爭,使得O2O成了整個互聯網時代最燒錢的領域。
自今年下半年資本寒冬論開始流傳以來,盡管關于資本寒冬的說法各不相同,有否定也有認同的,但縱觀整個互聯網行業氣氛尤為緊張的,特別是對于燒錢的O2O領域來說。
然而冷靜過后的互聯網,由于一份“O2O死亡名單”的出現瞬間引爆朋友圈,打破了原有的冷靜,使得創業者對于資本寒冬的感受變得更加強烈,一大波新穎的O2O產品誕生之后因拿到不投資而就此夭折,一時間給風口上的O2O來了個當頭一棒。而就在此前,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并,似乎更加體現出了資本寒冬O2O企業的生存艱難,唯有報團取暖才有可能堅持到最后。
而根據近日博互網記者對互聯網投資多年的投資人唯通資本投資總監徐慶鐘的咨詢來看,徐慶鐘表示:隨著二級市場股市快速下跌,資本迅速進入了寒冬期,所以近來媒體所說的資本寒冬也的確已經到來。
資本寒冬下的互聯網+,要怎么玩?
一邊是政府制定推動的“互聯網+”行動計劃,一邊卻是因國內二級市場雪崩而受到影響的資本,局面顯得尤為尷尬。
但徐慶鐘認為,在當前的這種創業者融資不理想的資本寒冬期里更需要冷靜。自政府制定推動的“互聯網+”行動計劃以來,一大波的互聯網行業及傳統行業的巨頭和創業者相繼涌入進來。為受到資本們的青睞拿到融資,提出一個概念、數據造作假的案例屢見不鮮,使得整個O2O行業過于泡沫化。而資本寒冬的到來正是讓過于浮躁的O2O行業冷靜下來,創業者們更應該踏踏實實地以用戶與商戶為中心,從產品等各個方面去發現并解決問題,從而難以推動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互聯網+醫療與大健康領域機會到來
盡管資本寒冬已經到來,但資本們還是會對一些新興趣的領域相當感興趣的項目還是會很樂意去投資的,徐慶鐘認為目前在大健康和互聯網醫療等領域的機會已經到來。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就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年我國老年人達3300多萬,到2014年我國老年人口上漲至2億,而到了今年我們則進入人口老齡化迅速發展的時期。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到來馬上將步入人口老年化國家,在這種背景之下,國家也開始深化醫療改革,其中就包括放開處方藥的限制等等,可以說這些都是健康領域機會到來的最好印證。
徐慶鐘在采訪中對博互網表示,大健康領域機會的到來,與其相輔相誠的互聯網醫療同樣發展空間巨大。
隨著國內醫療行業的分組診療體系的失效,國內醫療服務 市場的碎片化正日益加劇,導致農村等基層醫療薄弱醫療人才匱乏,醫療服務數據被嚴重割裂等現狀。而互聯網+的到來,無疑讓醫療行業迎來了新的機遇,也一直被認為是解決人們看病貴,看病難”的最后機會。
互聯網+醫療市場競爭激烈,找準點進入是關鍵
在當下國內傳統醫療掛號難、看病貴等問題突顯的情況下,互聯網巨頭瞅準了傳統醫療行業的這些痛點,在結合金融、醫療等打造了一種新的看病模式,有效的緩解了老百姓們看病難等問題。但隨著巨頭們的紛紛加入,也使得整個互聯網醫療領域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在這種競爭激烈的情況之下,徐慶鐘認為創業者們更應該找準方向。
徐慶鐘認為,掛號這塊已經沒什么太多機會了,行業前三都拿到了巨頭的融資了。比較看好的還是社區醫療、高端醫療和重度垂直醫療。在談到具體的項目時徐慶鐘也分享了朋友國富源資本投資的微中醫項目。它是一個專注于中醫的在線醫患交流平臺,為用戶提供中醫資訊、知識、問答、醫生對接服務等,已建成中醫行業最大的微信矩陣和最活躍的中醫移動社區,以輕問診切入市場,以O2O實現問診對接,以延伸服務盈利。
雖說有機會,但就現階段來講我國的醫療發展的還面臨著諸多挑戰。首先制約我國醫療數據應用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數據積累不足;我國醫療數字化程度不高,缺少醫療相關數據積累,“原材料”的不足,極大的限制了醫療數據的應用。二是數據不統一,共享性較差;醫療數據種類頗多、形式多樣,目前還未有效集成,未與電子病歷實現對接。三是缺少對應的法律法規;我國當前法律法規未對醫療數據的所有權進行界定,并且對用戶數據進行商業化的規范也未完善。
所以在這種沒有這法律法規的保護的情況之下,不少醫院也醫療機構怕是也更不敢跟互聯網公司合作,來將大量的醫療數據復制一份到線上去了!這也是現階段數據積累不足和采集不完整成了影響醫療行業發展的主要原因。整個醫療數據的商業模式還有個過程,主要需要數據的積累一定量。
盡管互聯網+醫療領域還存在法律法規欠缺數據缺失等諸多問題,但同時這也恰恰說明了醫療領域對于創業者來說是一個機會也是一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