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假貨泛濫專家:數據為證電商太冤枉
雙12裹挾著雙11的余溫即將在本周六到來,各大電商和線上商鋪也都磨刀霍霍,準備再造一次剁手狂歡。對于雙11來說,仍然有著電商售假的爭議,淘寶作為領軍企業,也常常陷入...
雙12裹挾著雙11的余溫即將在本周六到來,各大電商和線上商鋪也都磨刀霍霍,準備再造一次剁手狂歡。
對于雙11來說,仍然有著電商售假的爭議,淘寶作為領軍企業,也常常陷入輿論漩渦。
筆者以“假貨”為關鍵詞搜索了近日快科技的文章庫,結果中有《天貓雙11大牌賣的都是假貨?馬云怒告造謠者》、《國務院:網店賣假貨 平臺連帶受罰》、《劉強東“暗批”阿里:假貨不滅 中國經濟不可能好》等熱度較高的三篇。
據中新網報道,在上周召開的“雙11”現象深度分析——新商業基礎設施與中國經濟發展專家研討會上,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阿拉木斯談到了假貨問題,他表示電商“蒙受了不白之冤”。
阿拉木斯列出了一組數據——
-2014年我國工商系統受理的網購投訴是7.8萬件,工商系統2014年全年的投訴受理量是757萬件,網購投訴的占比僅為1.03%,且假貨只是投訴的一種情形;
-2014年中消協全年的投訴量是619415件,其中遠程購物(包括電子商務、電話購物、電視購物和郵購等)的數量是20135件。遠程購物的投訴占比是3.25%,如果網購占其中三分之一,大約是1%的水平;
-2014年我國跨境的電商快遞約為19億件,即侵權嫌疑快件占比是0.0148%。
這位副主任的觀點是,所謂“雙11透支消費、電商帶來假貨泛濫、電商傷害實體經濟”等話題,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被誤解或夸大了的“假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