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一個真實的暴風:硬件虧損、內容無望
在完成由暴風科技到暴風集團的更名后,由中國互聯網明星人物馮鑫掌舵的這家公司正在試圖通過打造一個生態圈,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也更具有野心。這家原來的視頻網站在上市一年多的時間里已經迅速讓自己的觸角伸......
在完成由暴風科技到暴風集團的更名后,由中國互聯網明星人物馮鑫掌舵的這家公司正在試圖通過打造一個“生態圈”,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也更具有野心。
這家原來的視頻網站在上市一年多的時間里已經迅速讓自己的觸角伸到了每一個熱點概念:VR、影視、體育、秀場……
沒有人知道,暴風集團究竟在這些領域花費了多少,又真正做了什么事。投資者只是追逐著這家公司的每一個故事和相應階段股價,這可能是個很危險的信號。
我們仔細研究了暴風集團的“生態圖”,來看看每個部分暴風集團究竟都做了哪些布局。
魔鏡、影視劇和產業基金
在暴風集團上市伊始,它還只是一家簡單的視頻網站,收入情況也較為單一。2013年以及2014年88%以上的收入來源還是廣告收入。
但是一切都在上市之后有了變化,可以明顯地感覺到暴風集團不再像此前一樣依靠單一的廣告收入。界面新聞梳理暴風集團上市以來的公告,離不開魔鏡、影視劇和產業基金三大關鍵詞。粗略估算,短短一年半時間內,公告中涉及暴風魔鏡的股權變動就有三次,分別是2015年5月14日的增資、2015年8月18日的股權轉讓以及2016年1月19日的資產注入。
暴風魔鏡重大事件梳理
2015年1月,暴風魔鏡成立;2015年4月14日,暴風魔鏡增資擴股,但是暴風科技放棄本次對暴風魔鏡增資擴股的優先認股權。增資完成后,公司持有暴風魔鏡股權比例由增資前的38.46%變更為31.15%。此次增資引入了華誼兄弟、天音控股、光啟科技等公司,暴風科技的股權被稀釋;
2015年8月18日,暴風科技轉讓暴風魔鏡股權,暴風科技將持有的11%的股權轉讓給暴風控股(北京)有限公司和黃曉杰。股權轉讓后,公司持有暴風魔鏡19.84%股權;2016年1月19日,將暴風魔鏡裝入中芯銘弈,暴風科技持股18.8518%。
除了魔鏡,與暴風集團息息相關的另一個關鍵詞就是影視劇了。2016年3月,暴風科技(當時未更名為暴風集團)公告了900多頁的收購預案,內容為31億元收購包括稻草熊、甘普科技以及立動科技三家公司。這份預案在3個月后被證監會否定了,否定并購事項的原因是標的公司盈利能力具有較大不確定性。
最后一大關鍵詞就是產業基金了。2015年下半年開始,暴風集團就在不停地向外投資。界面新聞統計,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其參與設立了5個產業基金,涉及領域包括VR、泛娛樂、體育等熱門板塊。
暴風參與產業基金一覽
2015年12月4日,公司擬與中信資本(深圳)產管理有限公司、平安信托有限責任公司等,共同投資人民幣6.84億元認繳上海雋晟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其中公司作為有限合伙人認繳其人民幣6840萬元;
2016年1月13日,公司擬與深圳市前海梧桐并購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深圳市前海暴風梧桐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為擬設立并購基金的發起人,注冊資本人民幣500萬元,其中暴風投資出資人民幣245萬元,持有49%股權;
2016年3月18日,全資子公司暴風投資認繳寧波梅山保稅港區航風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基金份額,其中暴風投資認繳出資人民幣90萬元;2016年3月19日,全資子公司暴風投資認購產業基金,對上海浸鑫投資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增資人民幣7250萬元;
2016年3月19日,公司孫公司暴風起源擬共同投資人民幣33002萬元設立暴風富國(天津)互聯網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其中,公司作為有限合伙人認繳人民幣3000萬元出資額;
2016年6月4日,公司、暴風鑫匯、天津坤體、暴風鑫體擬共同投資人民幣1億元設立暴風體育(北京)有限責任公司,其中公司出資人民幣1990萬元,占股權比例的19.9%。
暴風集團的三大板塊表面上看好似欣欣向榮,但背后財務狀況卻是不甚樂觀。
硬件虧損和虛高資產
在暴風集團的體系中,硬件部分可以說是其不能說的痛。旗下的硬件生產主要集中在暴風魔鏡以及暴風統帥兩家公司中。其中,暴風魔鏡的命運坎坷前文已經提過。其先后被上市公司增資后再賣出,歸根結底還是由于盈利質量的拖累。
從成立到剝離短短一年的時間里,暴風魔鏡完成了他的“使命”,順利讓上市公司套上了最純正的VR概念。但是要說真正的VR帶來的收入,卻是雷聲大雨點小。2014年,暴風集團硬件的收入為515.3萬,主要為暴風魔鏡的收入。在2015年剝離了魔鏡之后,魔鏡的銷售額已無從得知,僅僅知道2015年暴風統帥合并的1.24億收入。
但是可以知道的是,無論暴風魔鏡還是暴風統帥,虧損是實打實的。數據顯示,暴風魔鏡2015年收入為1.24億,凈利潤卻虧損高達2273萬,凈利率為-18%,凈利率比樂視的“燒錢大王”致新電子-8%的凈利率還低。走了魔鏡,來了統帥,暴風是離不開硬件虧損命運。
不過,處置暴風魔鏡給暴風集團帶來的投資收益卻是實打實的。2015年年報顯示,在失去控制權后,暴風魔鏡剩余股權按公允價值重新計量產生的利得7778萬元,剝離一事總計給上市公司帶來的收益達到了1.03億元。
除此之外,暴風集團對于開發支出資產化的確認,和同行業相比也顯得略高。2015年3974萬的開發支出中,有1060萬的支出都資本化了,資本化比例達到了27%。一位會計人士告訴界面新聞,過度地將研發支出資本化,是虛高資產的主要手段。
近些年影視劇行業不斷有熱錢涌入,版權等內容價格更是水漲船高,以上種種原因都是暴風想要收購內容生產者的主要原因。但是顯然,暴風高溢價收購稻草熊也未能如愿。
內容端除了影視劇方面,暴風旗下還有秀場等內容產生的企業。界面新聞梳理如下:2015年7月13日,投資深圳手勢科技。手勢科技開發了行業領先的互聯網演藝平臺軟件產品,成立了多家線下主播工作室,現已擁有數十名主播團隊。公司以現金人民幣5100萬元向標的公司增資擴股,增資后,公司持有標的公司51%股權。
2015年10月27日,投資風秀科技,公司投資4600萬,暴風控股投資500萬,合計持有風秀科技51%。風秀科技成立于2015年9月,其主營業務為互聯網演藝平臺業務。風秀科技成立后將全權承接手勢科技原有的國內互聯網演藝行業一流的運營團隊、線下主播發展團隊以及線下的主播工作室與主播團隊,同時,原有的部分技術研發人員也將加入風秀科技,手勢科技承諾為風秀科技提供在秀場軟件開發及后續升級維護等技術支持。
至于秀場的進展,在年報中并無相關財務數據。僅僅知道的是2015年風秀科技的凈利潤為零。而至于暴風秀場進展,界面新聞采訪了暴風集團相關人士,其也表示暫時“沒有更多的內容可以分享”。
產業基金?影兒都沒的事兒
6月7日,暴風集團董事長馮鑫公開宣稱要將旗下新成立的暴風體育全面打造成世界互聯網體育平臺。但是翻遍公告,只有一個與上海分行、光大資本三方將合作組建產業并購基金的公告,基金的重點投資領域包括體育、文化以及互聯網等新興行業。而對于基金的投資規模以及實施時間,卻一概沒有。
至于6月宣布成立的暴風體育有限公司,界面新聞更是從持股比例中看到了些許貓膩。公告指出,暴風科技出資1990萬元,占比19.9%。這個占比份額,與公司在暴風魔鏡中的占比如出一轍。在會計核算中,19.9%屬于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不需要并表,即使大幅虧損,也對上市公司沒有太大影響,這可能是暴風集團的用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