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去年2.5萬個網站被惡意篡改 核心安全技術應加速國產化

2016-09-02 13:02:16 來源:新華社作者:佚名 人氣: 次閱讀 148 條評論

新華社北京8月30日專電(白瀛、徐舟)去年近5000個IP地址感染竊密木馬、約2.5萬個網站被惡意篡改……近年來,網絡攻擊和信息...

  新華社北京8月30日專電(白瀛、徐舟)去年近5000個IP地址感染竊密木馬、約2.5萬個網站被惡意篡改……近年來,網絡攻擊和信息安全事件頻發,利用大數據進行行為和內容的深度分析,檢測和阻止新的安全威脅,將核心安全技術國產化成為國內業界共識。

  來自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對我國互聯網宏觀安全態勢監測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被篡改的近2.5萬個網站中,政府網站有898個,存在失泄密和運行安全風險,如何智能管理和保護企業內部的海量機密及關鍵數據成為當務之急。

  “傳統的安全防護技術是基于規則的防護,而最新的網絡攻擊可通過對技術規則的掌握來繞過防護技術。隨著大數據、深層內容分析技術的實用化,大數據安全解析(BDSA)和統一內容安全(UCS)及產品成為解決網絡威脅的重要手段。”北京天空衛士網絡安全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劉霖日前在京說。

  事實上,隨著移動互聯網、云服務的出現,網絡邊界無法判定,傳統的安全思路無法更全面保障個人、企業、政府的信息安全。

  “傳統的信息安全防護措施難以應對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安全挑戰,大數據時代應加強信息安全保護工作。”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認為,由于信息安全涉及國家安全,國際頂級安全廠商在核心技術上對國內進行了技術封鎖,在這方面尤其需要中國信息安全技術公司突破。

  “對于企業而言應從兩個方面著手規避有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一是加強企業的安全意識,二是通過安全公司提供安全防護。”奇虎360總裁齊向東說。

  據劉霖介紹,信息安全領域的技術一直被國外廠商壟斷,而天空衛士推出的基于統一內容安全技術的萬兆數據泄漏保護(DLP)產品和純云架構的數據泄露防護解決方案旨在打破壟斷,讓核心安全技術掌握在國人自己手里。

  業內人士表示,該技術是采用深層內容分析,對靜態、傳輸中及使用中的數據進行識別、監控、保護的解決方案,確保核心數據“丟不了”,達到對個人、企業、政府、銀行等信息保護的目的,為防范信息安全運行風險,應加速推進更多的核心安全技術國產化。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