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小目標是一天送10億個包裹 建議快遞公司不要互相作戰
馬云的小目標引起的轟動必然會在物流行業甚至是整個互聯網行業引發新一輪討論,畢竟這個目標靠目前的基礎設施實現起來還是非常困難的。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今天上午在圓桌論壇上預測,到2020年...
5月22日,菜鳥網絡“GSLS全球智慧物流峰會”在杭州舉辦,地點在云棲小鎮——每年秋天的云棲大會也在這里舉行。在成立4年后,菜鳥網絡宣布了新品牌標識,從“重新連接”變成了“連接升級”。同時,菜鳥網絡還發布了菜鳥“ACE”計劃,聯合多家汽車廠商成立了新能源智慧物流平臺。
馬云
這場峰會因為有馬云的到來,導致1800多人的主會場座無虛席。
馬云在上午的會議快結束時壓軸出場,他也學王健林給自己或者說給中國的物流業定了一個小目標——
“我今天在這兒要想提一個新的想法,也不是一個新的目標,現在流行的說法叫‘一個小目標’——中國很快會面臨一天10億個包裹的挑戰。”
他認為5到10年就可以實現這個“小目標”。
但馬云也承認這里面充滿了巨大的挑戰,他說:“過去的半年,我高度關注了物流和快遞行業,我發現絕大部分物流公司組織沒有準備好、人才沒有準備好、技術沒有準備好、眼光格局沒有準備好。”
馬云在臺上警告物流、快遞行業要做好各方面的準備,而不是在現有的成功上沾沾自喜:
“今天坐在這個房間里面的高管們、物流行業們,你們是否準備好眼光、格局、組織、人才、技術各方面的準備?我可以明確告訴大家,我還沒有看到準備好的公司。但是我看到了大批新型物流公司將會起來,所以過去10年創造了奇跡,未來10年有更大的奇跡要出來,但是未來10年挑戰的一定是過去10年奇跡的創造者,那些成功者。”
馬云的小目標引起的轟動必然會在物流行業甚至是整個互聯網行業引發新一輪討論,畢竟這個目標靠目前的基礎設施實現起來還是非常困難的。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今天上午在圓桌論壇上預測,到2020年,中國1年將產生1000億只包裹,相當于一天3億個包裹,他告訴虎嗅,他也沒有想到馬云的目標會定得那么宏大。
高紅冰認為這里面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采用大量新的技術,包括倉儲和配送都會跟現在的不一樣,“貨物放在倉庫里不要把它當倉庫使,而是當作分揀中心,貨更多的不是在倉里面,而是在路上,也包括夜間送貨,都可以充分利用起來。”這跟馬云說的“菜鳥的第一責任不是保障多快而是要保障讓整個中國制造業消滅庫存”不謀而合。
現場,馬云依然是金句不斷。比如,“北京、上海物流很快,很重要,但是北京上海快,深圳快,廣州快,不叫快,云南、貴州、內蒙、新疆地區快才叫快”;
比如,“干得很累是應該的,但是干得很累,說明干得不夠正確,我們要用正確的方法去干”;
比如,“如果你光在中國折騰,你已經不夠了,必須到東南亞去折騰,必須到一帶一路上去折騰,必須到南美去折騰”;
比如,“市場份額不代表利潤,這個時代已經到來,這個時代不是大企業獲得勝利,而是好企業獲得成功”;
比如,“今天的成功絕不是明天成功的保障,所以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成功往往是失敗之父。”
在鼓勵快遞業技術創新的同時,馬云也對快遞公司之間的競爭發表了看法,他認為只有整個快遞行業聯合作戰而不是互相作戰,才能實現每天10億只包裹的目標,“互相作戰,永遠沒有未來。”
以下是馬云演講的精華,進行了大量的刪節,從7000字刪到4000字,留下的都是精華和干貨:
過去十年中國物流業的發展是一個世界奇跡,但是這個奇跡能否持久,能否創造更多的奇跡,也是讓我們今天需要好好思考的。
從日本的郵政車到1907年UPS的車,到現在剛剛看到的ACE,代表新時代的開始。中國用了10年時間,趕超了美國物流行業近100年的努力,10年以前中國的包裹是美國的十分之一,而今天我們是美國的兩倍。剛才講中國有313億只包裹,而美國是150億只包裹。
但是我們去想一下,大概在四年以前,菜鳥成立的時候,我跟同事們講,大家要準備好,中國一天1個億的包裹的時代很快就會到來。在當時聽來,覺得一天1個億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但是去年是313億,我覺得今年突破365億,每天1億個包裹輕而易舉,但是五年以前、四年以前,幾乎不可想象。
當時成立菜鳥一個重要的宗旨、想法和出發點就是,每年雙11最高的包裹量將會成為10年以后每天的平均包裹量,我們必須為中國一天1億個包裹做好準備。
我今天在這兒要想提一個新的想法,也不是一個新的目標,現在流行的說法,叫“一個小目標”——中國很快會面臨一天10億個包裹的挑戰。
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準備好,現在聽來幾乎是不可能,但是我告訴大家,一天10億只包裹,不會超過八年,估計在六七年左右,就能實現。這個10億只包裹對于我們在座的以及不在這兒的所有物流行業的公司來說,挑戰之大遠遠超過大家的想象。
換句話說,這個小目標本身對于所有今天的快遞物流行業的沖擊之大超過大家想象。你們的組織并沒有準備好。過去的半年,我高度關注了物流和快遞行業,我發現絕大部分物流公司組織沒有準備好、人才沒有準備好、技術沒有準備好、眼光格局沒有準備好。
我記得七八年以前,我去中國移動參加一次高管會議,我說了一句很刺耳的話——當時很多高層管理聽了以后不以為然,很多聽了以后對我很生氣——我說中國移動互聯網會高速發展,但是受益的一定不是你們在座的中國移動、中國電信。
我今天也講,10億只包裹出來,可能挑戰最大的是今天坐在這個房間里面的高管們、物流行業們,你們是否準備好眼光、格局、組織、人才、技術各方面的準備?我可以明確告訴大家,我還沒有看到準備好的公司。但是我看到了大批新型物流公司將會起來,所以過去10年創造了奇跡,未來10年有更大的奇跡要出來,但是未來10年挑戰的一定是過去10年奇跡的創造者,那些成功者。
我去年年初跟菜鳥同事提出,菜鳥的第一責任不是保障多快,快的問題,快遞公司能保障,我們要保障的是讓整個中國制造業消滅庫存。中國和全世界絕大部分的小企業破產的重要原因是庫存積壓,需求和制造業之間的連接太差了。
北京、上海物流很快,很重要,但是北京上海快,深圳快,廣州快,不叫快,云南、貴州、內蒙、新疆地區快才叫快。
實體經濟要復活,首先要把物流復活起來,要物流的創新,實體經濟的利潤很多部分將會來自于物流創新。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在埋怨創新,很多實體經濟說是因為互聯網經濟,使自己沒有出來。但是去年光淘寶、天貓市場就賣了3.5萬億到3.7萬億的貨,這近3.7萬億的貨,所有貨都是我們實體經濟創造出來的,絕大部分的貨都是我們快遞物流送出去的。但是我們如果能夠把快遞和物流用更好的技術去創新,那么實體經濟將獲得的利潤會更高。
大家設想一下,一天10億只包裹,一年的包裹將會是3650億只包裹。剛才周韶寧講“干得很累”,干得很累是應該的,但是干得很累,說明干得不夠正確,我們要用正確的方法去干。
我相信大家知道,阿里巴巴今天的市場和經濟體規模,光靠累是干不出來的,我們必須不斷創新,不斷組織調整,不斷引進更多的人才。所以這一方面,希望大家去思考,我們要干得辛苦,但是我們要干得快樂,更要干得創新、干得聰明,有各種各樣的方法。
物流行業也帶來了巨大的就業。新技術不是讓人失業,大家現在比較擔心新技術出來,會很多失業,新技術出來的前期,一定會有很多失業,每次技術革命都會帶來巨大的失業,但是真正的新技術,是讓人去做更有價值的東西。
當年的清朝抵制鐵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怕丟失那些挑夫的就業,而現在一旦整個火車起來以后,中國至少創造了早期兩百多萬個鐵路工人的就業,集裝箱出來以后,搬運工人也失蹤了,但是出現了很多吊橋工人。互聯網沖擊了報紙的發行,送報紙的人少了,但是送報紙的人都改成送包裹了……
我希望大家去思考三年、五年以后物流行業的變革,最大的挑戰在于,我們今天好不容易組織起來的快遞人員,很多可能都會失業,因為有了機器人,因為有了無人駕駛汽車,還有今天概念還比較不錯的無人機送貨。
我相信很多快遞員工可能會失去就業,如果不今天開始創造獨特的價值,在座第一排所有的老板們不去思考什么樣的組織、什么樣的技術、什么樣的人才、什么樣的創新,那么你們今天對自己的員工是不負責任的。
另外我們從全球化的格局思考問題,現在反全球化的思潮非常之大,但是我客觀講,當今世界具備21世紀全球化理念、格局和能力的公司幾乎沒有,挑出三家都很難,我們現在絕大部分成功的公司,是20世紀國際化做得不錯的公司,如果20世紀是國際化能力,那么21世紀必須是全球化的能力。
大家關注到沒有?這次一帶一路習近平主席再次強調中國的開放,再次強調一帶一路對發展中國家所帶來的好處。其中有一個數據,就是中國要進口,未來五年內將會進口近八萬億美元的產品。
我們今天必須思考,我們大也好、小也好,做好面對未來是最最重要的。請大家記住,如果你光在中國折騰,你已經不夠了,必須到東南亞去折騰,必須到一帶一路上去折騰,必須到南美去折騰。
大家可能去的國家沒有我多,我去的越多,發現滿世界都是機會。未來物流背后的支撐是數據流,真正的物流實際上一定是數據的溝通,一定是數據化的物流。所有大的物流公司,如果你們的數據不能通起來,那么最后滅掉你們的一定是數據通的那些小的物流快遞公司。
所有物流快遞公司,要把數據當回事,但是數據當回事絕對不等于大家去霸占數據,而數據只有分享,共享和分享做得越好的企業,越容易成功。
電很重要,絕不等于每家企業建一個電場,不在于你是否自己發電,而是你是否用好了電,是否能把電整合起來使用,所以我希望大家記住,我們未來的物流公司要成長,要靠技術,要靠數據,要靠人才。
我很高興看到今天綠色物流品牌聯盟的成立。光電子面單,我們不講它的效率提升了多少,去年的電子面單,一年內為快遞行業省的所有紙張相當于少砍了400萬棵樹。
如何解決10億只包裹/天這樣巨大的市場?希望所有物流快遞公司高度投入技術研發,物流公司一定是一家技術公司,物流公司一定是時尚公司,今天的物流公司給人家的感覺是土不啦嘰的公司。如果不在技術上投入,是不會有出息的。
任何公司最后的利潤來源不是規模,而是技術。我看到前幾年物流快遞公司之間互相競爭、互相殺價,目的是獲得更大的市場,請記住市場份額不代表利潤,這個時代已經到來,這個時代不是大企業獲得勝利,而是好企業獲得成功。這是第一步。
第二請物流公司高度關注技術的人才,管理的人才,文化的人才,如果你的快遞公司今天還是靠七大姑八大姨,還是靠親戚——我沒有否定家族企業的作用——但是純粹靠家族企業,你是沒有辦法支撐起來的,必須引進現代管理,必須引進優秀人才。
任何一個領域里面,有了人才才會有一切。我發現有些公司引進了不少人才,但是我沒有看見大家為未來儲備優秀人才,這個速度遠遠不夠,讓我有點失望。很多公司已經上市,更多的物流公司在排隊上市,但我沒有發現上了以后和不上市有多大的區別,唯一感覺就是我變成了排名多少的富豪了,這沒有意義。
融了資了,錢還在手上,那就是完全沒有用好錢。把錢用到技術上去,把錢用到人才上去,不是把錢用到市場上拼殺,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必須把錢用到聯合項目上去,物流公司只有聯合作戰,才有可能解決每天10億只包裹。
我要提醒各位,你們今天的人才架構遠遠不夠,你們今天上市以后,獲得的錢用的方向不對,用的力度不對,用的角度不對,不要說我是空穴來風,我還是仔細研究過。
第三是組織架構變革。必須思考新型組織架構,我在公司內部講過很多次,國內很多論壇我也講過很多次,在這兒我再給所有物流快遞公司講,可能對你們極其有效。很多人講西點軍校誕生了全世界很多優秀的CEO,有人說是因為執行力強,軍人的執行力基本上都很強,但是西點軍校有一個很了不起的,除了它的使命價值觀以外,它的軍隊組織架構變革是非常之快的。因為組織架構的變革,就會引起整個戰爭格局的變化。
跟大家分享,阿里巴巴永遠是履帶式梯隊作戰,我們在做阿里巴巴的時候,已經在準備淘寶和支付寶,在做淘寶、天貓、支付寶的時候,我們進入了菜鳥和云計算,我們一般來講,總是提前8年到10年布局未來。
我們在座每個人,如果你融了資金,你必須把資金投在未來,你必須把資金投在員工身上,用在提高員工的素質和人才引進上面,必須投在技術上面,CEO的時間要花在人才和組織上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起來。
所以我對未來物流整個市場看好,但是我對今天絕大部分的快遞物流公司的能力和對未來的投入表示擔憂。
但有一點,我直截了當地講,不管你們努力與不努力,十億只包裹一天是不會改變的。不管同不同意,這兒至少一半的人十年以后不會在這里了。
今天的成功絕不是明天成功的保障。所以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成功往往是失敗之父。
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快遞物流公司懂得更加可持久發展,懂得聯合作戰,而不是互相作戰。互相作戰,永遠沒有未來,人類只有面對聯合解決10億只包裹的時候,大家才會提升。
“小馬云”進軍娛樂圈 窮小子秒變“富二代”?
突如其來的成為了眾人的焦點,被冠名上了“小馬云”后,不管是網絡上還是村民眼中還是大眾口中都變成了“小馬云”。有沒有人問過他想不想要這樣的關注,答案是肯定的。時間久了他的性格會不會造成他性格會走向孤僻...
馬云把目光對準硅谷 這一次他怎樣改變中美貿易?
美國《新聞周刊》本周刊登封面文章稱,阿里巴巴的馬云在中國市場擊敗了eBay,掌握著全球最大的電商網站。目前,他已經將目光對準了硅谷。在近期的美國大選結束之后,美國國內外的知名人物紛紛前往紐約特朗普大廈拜訪...
中國神級人物 馬云為何總受各國領導人接見?
但是縱觀國內這些公司大什么中,最受國外領導人禮遇的肯定是馬云,在BAT中,或者在新一代的TMD中,或者更多層面大大小小公司大佬中,受到各國領導人接見次數最多的,規格最高的。...
陳氏太極拳掌門:馬云對太極的理解超過所有武者
5月4日晚,陳氏太極拳掌門王占海做客某平臺直播,在回應約戰徐曉冬事件的同時,大談對太極拳的理解,并大贊馬云可以很好地運用太極的思想治理公司,其對于太極的理解超乎所有的武者,堪稱 "文太極 "。...
馬云:太極拳肯定能實戰 但最大的樂趣并非來自打斗
今日早間,馬云在微博上發表文章,針對近日的“格斗與太極拳”事件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其實外界最關注的一個問題就是:太極拳能不能實戰?對此,馬云認為,回答是肯定的,太極拳作為一個拳種肯定是能實戰的,但真正能...
螞蟻金服啟動IPO 馬云將成為全球富豪?
阿里巴巴馬云系的螞蟻金服打算啟動上市,旗下的支出寶、螞蟻金服、螞蟻花唄將會推出新福利政策,阿里巴巴之前透露出,螞蟻金服將要融資。此消息出,投資圈炸開了鍋,都想在這一刻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