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抗議太強烈,Google中國版搜索黃了

2018-12-18 14:56:12 來源:創事記作者:量子位 人氣: 次閱讀 467 條評論

12月18日,谷歌關閉中國版搜索引擎的數據分析項目,原項目員工也被分配至其他地區的搜索項目組。...

  塵歸塵,土歸土,一切嘗試回到原點。

  說的正是Google想要在2019年推出的中國版搜索。

  據The Intercept消息,Google決定關閉該項目的整體數據來源,內部投注的資源也轉移到其他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印尼和巴西。

  Google CEO皮猜也在國會聽證中明確:目前沒有在中國推出搜索服務的計劃。

  所以事情眉目已清晰:黃了,涼了,散了吧。

  關數據,撤資源

  這個項目為何突然停止?

  據Intercept報道,核心原因還是Google內部抗議,然后Google關閉了這個搜索引擎所需要的數據分析項目。

  而這個數據分析項目,你可能并不陌生。

  為了了解久違的中國用戶,Google用了265.com來訓練搜索引擎。

  年輕人,你沒聽說過265?它是一個導航網站,國外媒體說它自稱“中國最常用的首頁”,Google 2008年從蔡文勝處收購。

  它也有個搜索框,但背后連接的是百度。輸入關鍵詞點擊搜索,就會跳轉到百度的搜索結果頁面。

  不過,Google在這中間加了一個小步驟:把用戶搜索的關鍵詞記下來。

  通過這樣的市場調查,Google積累了規模不小的數據集,來了解中國用戶在搜什么。

  一名Google工程師說,他有關聯著265.com的API,能收集這個網站的搜索數據。

  通常來說,分析人們的搜索關鍵詞這種事情,在Google有嚴格的限制,需要內部隱私團隊的審查。

  但是,直到之前一波對這個特殊項目的報道出現前,內部隱私團隊對這個“市場調查”毫不知情。

  于是一場內部撕逼不可避免,Google內部就裂上加裂。

  結果隱私團隊贏了。Google最后告訴項目工程師們,不能再用265.com的數據了。

  這個項目的工程師們,也被陸陸續續調到其他項目,比如針對印度、印尼、俄羅斯等國的搜索。

  于是,整個“蜻蜓”項目就此停滯不前。

  生于2017,死于2018

  現在,蜻蜓胎死腹中,從曝光到結束,熱鬧而孤獨。

  “蜻蜓”項目最早曝光是今年8月1日。

  當時The Intercept挖到消息:Google正在為中國用戶打造一個定制版搜索。

  而且早在2017年年初,這個項目就開始了。

  項目代號Dragonfly,“蜻蜓”之意。

  然而一經曝光,這只蜻蜓就激起千層浪。

  馬上就有1400名谷歌員工簽署了聯名信,要求公司提高透明度,稱蜻蜓計劃的進行引發了緊迫的道德和倫理問題。

  雖然皮猜等公司高管都給出了相應的回應,但員工沒有買賬,甚至有不少員工憤而離職。

  Google原本希望把事情控制在內部討論層面,甚至謝爾蓋·布林和皮猜都愿意在內部全員大會中說明,但事情越藏越受關注。

  其后9月26日,一場參議院的聽證會中,Google官方不得不公開承認蜻蜓項目存在。

  然后員工的抗議更盛了。

  11月28日,Google員工又搞出聯名信,指向非常明確,呼吁公司取消“蜻蜓項目”。

  因為一部分員工不接受以“服務中國用戶”為由,去專門打造一個定制化版本,這不符合Google價值觀。

  現在,如聯名信所愿,“蜻蜓”落入塵土。

  皮猜在美國國會聽證會時給出了最新表態:沒有在中國推出搜索引擎的計劃,但拒絕排除將來推出的可能性。

  而更嚴重的是數據集關閉。

  The Intercept爆料,Google已經暫停了對相關數據集的訪問,原來負責蜻蜓項目的工程師,已經轉移到其他的項目上。

  總之,原計劃2019年1月到4月推出的“蜻蜓”項目,已涼涼。

  也不知聽聞此消息的你怎么想?

  但Google在發給美國媒體CNBC的郵件中這樣說:

  依然想服務中國用戶。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文章